湖南工程学院首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后台管理

盛夏,是她最美!

首页 - 媒体湖工 - 正文

【学习强国】半条棉被,一心为民
作者:叶展 摄影: 编辑:新闻中心 发布时间:2020-09-14

《半条棉被》采取写实的叙事策略,以客观的多重叙事结构,通过不同叙事视角的转换,让观众在感动中思考半条棉被在当下的意义。半条被子的温度流传至今,蕴含着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热爱人民、不畏艰难、不怕牺牲的伟大精神,体现党和红军同人民风雨同舟、冷暖与共、生死与共的深情与初心,这正是红军取得伟大胜利的根本保证。

半条棉被原为一条喜被,贯穿整个电影,是重要的隐喻符号,具有三个层面的含义。一是幸福婚姻生活的向往。一条喜被代表一辈子,寄托主人的美好愿景。它的命运与主人董秀云的命运重叠在一起。董秀云将喜被用来帮助更多有需要的人,正是舍小家而保大家,体现了家国情怀。二是革命情谊的见证。董秀云看到许多伤员被困于大火中,毫不犹豫地将被子覆盖在他们身上,并成功地救出他们。这条被子既救了战友的命,也让董秀云收获了过命的战友情谊。三是与民同心的精神。董秀云将一条被子剪成两半,一半是约定,一半是思念,见证红军与老百姓之间的军民鱼水情,是中国共产党依靠人民、团结人民的真实写照。

影片最可贵之处在于,通过多变的视角客观展现老百姓态度的转变,使观众多角度看到事件进展,进而全面了解历史。利用镜头的运动及电影构图推进故事的发展,将观众拉进故事线,同时诠释电影主题。镜头一,汝城县沙洲村街上空无一人,楼上一位农妇轻轻推开窗沿,此时借农妇的镜头视角可见3位女红军挨坐在她家门前。镜头一转,从第三视角看江西瑞金的老百姓给红军送行,一派热闹祥和的景象。此处巧妙的镜头切换制造出悬念效果,带给观众较强的参与感,思考两个地方的老百姓为何会有巨大反差。镜头回转,伴随女红军的歌声,一只手由内而外递出钥匙,让女红军开锁进屋。镜头缓慢地向前推进,向观众预示故事线将会朝着一个方向推进展开。用于强调钥匙的画面采用慢摇拍摄和近景拍摄,暗示汝城县沙洲村一定会同江西瑞金一样,对红军敞开大门,迎接红军的到来。这也是红军最终取得胜利的原因。影片最后一幕借农妇视角远眺红军战场方向的镜头,传达此时汝城县沙洲村的老百姓热烈期盼红军平安归来的心情,升华了电影的主题:红军赢得了老百姓的信任、支持和拥戴。

运用冷暖色调的对立衬托时局变换和人心向背。电影开场在灰白的荒凉战场和艳丽的鸳鸯喜被之间来回切换,两者色调一冷一暖,形成强烈对比。冷峻的色调刻画战争的残酷,红艳的暖色烘托幸福的希望。影片前半部大量运用冷色调,连日的阴雨和阴沉灰暗的天空凸显战争的残酷属性和蒋介石国民党军围剿时期的黑暗恐怖。暗红、灰色和黑色是战争的底色,多次出现展现血腥的死亡场景,令人窒息的战争氛围充满着压抑和克制。国民党假扮红军烧毁老百姓的房屋,小人物的无助与痛苦表现得淋漓尽致。制造无边黑暗的是人心,释放无限光明的也是人心。红军竭尽所能地帮老百姓重建房屋,这个选择出于关爱人民的本心,如曜日一扫老百姓心中的阴霾,温暖人心。电影后半部暖色调比重增加,晴天、阳光、彩虹、蓝天等清澈明亮的色彩呼应红军的形象总能融化坚冰,消除隔阂,带来希望和勇气。


学习强国:https://article.xuexi.cn/articles/index.html?art_id=15912022412102955734&t=1599806259077&showmenu=false&study_style_id=feeds_default&source=share&share_to=wx_feed&item_id=15912022412102955734&ref_read_id=undefined

校园动态

地址:湖南省湘潭市福星东路88号 邮编:411104 Copyright 湖南工程学院 2011-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湘教QS3-200505-000062 湘ICP备14008333号

湘公网安备 430304020001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