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工程学院首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后台管理

盛夏,是她最美!

首页 - 湖工人物 - 正文

【教师】【树师德·正师风】李珍辉:不断线“陪跑” 点亮“双创”之星
作者: 摄影: 来源:计算机与通信学院 编辑:新闻中心 发布时间:2023-06-30

“从选拔到备赛到决赛,李珍辉老师细致严谨的指导和温暖用心的陪伴使我在科技创新之路上奋勇直前,终于破茧成蝶!”在刚刚落幕的第十五届“挑战杯”湖南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决赛中,材料与化工学院学子刘琼一举斩获大赛特等奖。终审发布喜讯传来,李珍辉为学生感到开心和骄傲。

1997年8月来到湖工,从一名辅导员到专任教师兼计算机专业教研室主任,再到教务处副处长、创新创业学院院长,作为一名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学能手,无论台前还是幕后,李珍辉把26载的青春岁月扎根在湖工这片热土,用满腔的爱与奉献铸就自己的青春与湖工情怀。在她默默耕耘的双创版块,学校创新创业基地不仅仅是一个空间的存在,更是一种理念的承载。基地成为了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一个平台,也成为了“闪亮的星星”们的一个精神家园。

“做一根点亮星星的火柴”

“如果每一位获奖的同学是一颗闪亮的星星,我愿意一直做那根点亮星星之火的火柴,更期待这一颗颗星星的火花带动全体湖工学子在更广阔的领域崭露头角。”李珍辉说,这是自己担任创新创业学院院长以来最真实的感受和愿景。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就意味着要为青年学子“搭台铺路”,为更多有理想、肯担当、敢创新的青年插上实现梦想的“翅膀”,同时也要让这种“创青春”的闯劲、韧劲辐射到全校,让更多的湖工学子受益。在这样的一种理念支撑下,李珍辉认为自己一是要抓好创新创业教育的普及化,增强广大学生创新、创意、创造、创业的思维和能力,二是要多举措、多渠道、全方位、全过程做好各类学科竞赛的培育和指导工作,增加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亮点和成色。

“很多赛事其他高校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备赛经验,如何在高手如云、含金量高的‘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和‘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杀出重围’,这是摆在我面前的现实问题。”李珍辉说,作为创新创业领域的一名“新兵”,自己刚到创新创业学院的时候心里一直在“打鼓”,但将学校历年来在学科竞赛方面取得的成绩进行分析,对教育部、湖南省各项品牌赛事的政策进行研读后,她慢慢有了“底气”。“作为一所工科学校,我们的学生动手能力强,实践创新能力强,这就是我们最大的底气。我们所缺乏的是足够多的参赛经验与指导。”李珍辉说。

找出了症结就可以有的放矢去准备。“一棵大树的成长是从选苗开始的”,李珍辉认为,要在竞赛中取得好的成绩,“选苗”很重要。针对“互联网+”和“挑战杯”的特点,李珍辉认为,整合各学院学生的特点,跨学科、跨专业组队更有利于发挥小组成员的优势。在这样的理念指导下,李珍辉及其团队一方面不断分析各高校历届获奖作品的特点,另一方面邀请校外专家对各团队进行专业指导。“好的作品是‘磨’出来的,通过邀请赛事经验丰富的专家进行指导,各团队对作品的打磨更加有针对性。”第八届湖南省“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金奖获得者,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学子苏焱鸿表示,“成功没有一蹴而就,更没有一帆风顺。我们对产品进行了数十次升级迭代,参加了十余场推广活动,修改完善了上百遍参赛材料,最终才能在省赛中脱颖而出。”而整场备赛期间,创新创业学院先后邀请校外高校专家和企业创新创业导师、组织校内专业教师和创新创业导师等对参赛项目进行了15轮集中指导和10余场线上线下1对1打磨等全方位的培训和指导。

“看到学生的付出取得了成绩,所有的辛苦都值了。”专业上的指导,精神上的鼓励,生活上的照顾,李珍辉将每一位参赛队员都看作自己的孩子,“每一份成绩我都第一时间给予他们赞许,即便暂时没取得突破,我一定鼓励他们总结经验,勇往直前!”

“我愿意陪着星星跳舞”

4年教务处副处长的经历在李珍辉记忆里最深的是一个“忙”字。“教务的工作繁琐、繁重,记得2018年学校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我负责评估工作教学相关材料的收集、整理、审核、装印,包括评估专家案头材料。记忆中当时教务处会议室桌面上叠满了毕业论文、考试试卷、专家手册……”除了“忙”日常工作,李珍辉还着重思考如何让学校的青年教师通过教学竞赛这个平台迅速成长起来,打造更多的“金课”,最终为学生呈现更高质量的精彩课堂。

结合自己所学的计算机专业,李珍辉把目光瞄准了湖南省信息化教学竞赛。“信息化教学竞赛对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有很好的促进作用,而当时的情况是学校在这一项赛事上还没有实现一等奖的突破。”在李珍辉看来,以信息化教学竞赛为抓手,可以助推广大教师主动适应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等新技术变革,不断深化信息化教学改革,提升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水平。“通过培养一批优秀教师在信息化教学竞赛领域斩露头角,可以鼓励和带动更多的教师参与到信息化教学改革中来,从而提升学校课堂教学的质量,最终受益的是我们的学生。”

如果说参与教学竞赛的老师们是一颗颗闪耀在前台的星星,那么为老师们搭建平台、邀请专家指导、分析政策对策的自己就是“陪着星星跳舞的人”。每一项教学竞赛时间跨度基本上都在半年以上,李珍辉总是陪着参赛教师一起磨课,邀请专家指导。回忆起自己的参赛竞赛,为学校捧回了第一个湖南省信息化教学竞赛一等奖的计算机与通信学院宋丹老师感慨万千:“备赛的过程就是一个深加工的过程,一段一段磨,一章一章练,整个过程离不开珍处指导以及她组织的专家团队给予我的一次次打磨和一点点完善。”

“在‘陪跑’中不断收获”

无论是为学生创新创业搭台还是为打造更好的课堂教学质量铺路,李珍辉笑称自己是“陪跑”的人。“但每一次‘陪跑’的经历对于我来说都是弥足珍贵的,一方面收获到了老师、学生成长的喜悦,另一方面也是历练自己的机会。”“我的团队一直卡在‘互联网+’银奖、铜奖,我‘师傅’硬是带领我们突破了金奖。每一次组织学生去参赛,她总是事无巨细地为孩子们安排好食宿、交通,每一个孩子上场前都能得到她温暖而有力的加油和鼓劲。”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张巧龙老师很自豪地说。在一次次的备赛中,李珍辉和参赛的老师与同学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李珍辉将自己26年的教学生涯也视之为“陪伴教育”。“作为一名老师,你要真心去爱你教的每一个学生。”“无论是当班主任还是作为一名专业教师,无论是指导毕业设计还是指导一项赛事,李珍辉老师不仅为同学们倾注了她全部的爱心和耐心,而且利用她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专业知识引领孩子们刻苦钻研和开拓创新。”计算机与通信学院王宁老师说。作为班主任,李珍辉会在孩子们入校的第一个中秋节,为班上的每一个孩子挑选一个苹果、一枚月饼,陪伴全班同学围坐在草坪上一起赏月一起过节,寄语孩子们平平安安、圆圆满满的愿望。“很多孩子是第一次离开父母,让他们在学校同样感受到 ‘家’的温暖和关爱。”而在孩子们毕业时,她拿出学校给的班主任补助费赞助孩子们开展有意义的毕业季活动。每一份毕业设计从选题、查找文献、开题论证、撰写、修改、打磨,她总是陪着孩子们做到“更好”。“从李珍辉老师身上,我感受到了学术的求实与严谨,能遇上这样的老师是我的幸运。我也在李老师的指导和鼓励下,自己收获到了展示毕业设计优秀作品的机会。”刚刚参加完毕业公开答辩的计算机与通信学院学子赵一帆说。

一次次的“陪跑”也给李珍辉带来了收获的喜悦:她先后主持省级一流课程1门,主持省级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1项,主持省级教研教改课题2项,负责创新创业教育中心1个,主编高教出版社出版教材一部,指导学生参加学科竞赛获国家级、省级奖励十余项,参与教育部新文科项目1项,参与教育厅新工科项目1项,参与国家级、省级教学成果奖3项。而在她热爱的“创新创业”领域,近年来学生在各类竞赛中获省部级以上奖项1173 项,其中国家级奖项321项,学校荣登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分类榜单(TOP100);在第十五届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中,1项“大创计划”项目首次成功入选改革成果;在第十五届“挑战杯”湖南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1件作品首创高教主赛道省级特等奖记录;在第八届湖南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实现该项赛事金奖“从零到二”的突破。

(审核:刘洞波 何宏 杨欢)

校园动态

地址:湖南省湘潭市福星东路88号 邮编:411104 Copyright 湖南工程学院 2011-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湘教QS3-200505-000062 湘ICP备14008333号

湘公网安备 430304020001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