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迎曦,女,民盟盟员,副教授,湖南省课程思政教学名师、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学能手,湖南省一流本科课程负责人。春风化雨廿余载,始终扎根教学一线,她秉持“让知识的火花在课堂中绽放,用爱心的暖流伴学生一路成长”的教育理念,以热忱点燃课堂,凭创新赋能教学,用爱心浇筑成长。她所授课程学生评教稳居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前3%,成为学生心中“既能教电路又能修心路”的教师。
教学创新:数智赋能点亮课堂
在《电工电子技术》课堂上,康迎曦正在讲三极管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大屏幕上,出现的不是晦涩难懂的电路图,而是动画演示和仿真波形,蓝色的电流在PN结间穿梭,输出波形随之在示波器上起伏跳动。后排学生瞬间挺直了腰板:“原来放大电路中的集电极电流是这样形成的啊!哈哈,有点像三级跳。”康迎曦接着说道:“三极管想要稳定地工作在放大状态,必须同时满足外部的偏置条件和内部的结构要求。我们获得成功也是这个道理。自身的努力是基础,外部的机遇是助力,两者结合时就能收获成功的硕果。”
康迎曦巧妙运用虚拟仿真实验、智慧教学平台和独特的教学方法将枯燥的电工课程变得生动有趣,深受学生们的喜爱。学生们都说:“康老师的课堂氛围特别好,丰富的教学活动和张弛有度的课堂节奏,会让我们不自主地紧跟步伐,注意力高度集中的学习,每节课大家都受益匪浅,收获颇丰。”也有学生表示:“康老师的课会下思政的雪,结智慧的果。”
项目驱动:在实践中深化理解
康迎曦将课程内容巧妙地融入到一个个实际项目中,让学生们在动手实践中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例如,在讲解数字电路章节时,她会布置一个数字时钟的项目。学生们需要从元件选型开始,一步步完成电路组装和调试工作。在整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要运用理论知识,还要解决实际操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如元件参数的匹配、电路的稳定性等,而且还学会了分组合作,共同讨论方案、分配任务、解决问题。不少同学都表示:“刚开始接触电路、电子元件这些知识的时候,觉得它们特别抽象,理解起来难度很大。不过,自从参与了项目设计,我们有机会动手操作,并能看到实实在在的成果,不但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学习也更加有动力了。”
康迎曦的课堂之所以深受学生喜爱,不仅因为她的教学方法新颖有效,更因为她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在课堂上,她总是用幽默风趣的语言讲解知识,让同学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她会把复杂的电学原理编成顺口溜,帮助学生们记忆;也会用生活中的实例类比抽象的电路现象,让同学们恍然大悟。她的每一节课都充满了欢声笑语,学生们在不知不觉中就掌握了原本枯燥难懂的知识。
课后,康迎曦的办公室成了学生们频繁光顾的“热门场所”,她的QQ和微信也总是“叮咚”响个不停。无论是学习上的疑问,还是生活中的困惑,学生们都喜欢找她倾诉。她总是耐心地倾听,给予他们贴心的建议和鼓励。她成为了学生心中的“知心姐姐”,帮助他们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难题,陪伴他们成长。
教研相长:荣誉见证耕耘之路
康迎曦凭着对教学的执着热爱和辛勤付出,她的教学成果得到了广泛认可与赞誉。她将所教的《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打造成了具有创新性、高阶性和挑战度的“金课”。该课程于2020年立项为湖南省一流本科课程,2021年立项为湖南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康迎曦多次在全国和省级教学竞赛中获奖。曾获第四届湖南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第二届“智慧树杯”课程思政示范案例教学大赛一等奖;第三届全国高等学校青年教师电工学课程教学竞赛二等奖;湖南省高等院校青年教师电工学课堂教学竞赛特等奖;湖南省第二届微课大赛高等教育组个人赛二等奖;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师课堂教学竞赛一等奖;4次获校级教学质量优秀奖;并获得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学能手、湘潭市优秀盟员、湖南工程学院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同时,康迎曦高度重视科研与教学的协同发展,她先后主持省级以上科研教改项目10余项,出版学术专著1部,主编教材2部,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授权国家专利7项。
康迎曦从省级金课到国赛奖台,从思政名师到心灵导师,她以“带电”的课堂重塑工科教育的温度,用“走心”的智慧破解00后的学习密码。
(审核:刘洞波 阳海 杨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