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宇钧近照。
“谢谢最最可爱的曾妈妈,陪我们一起成长,包容我们的缺点,教会我们人生的道理。”在湖南工程学院英语1702班的毕业影集里,有一段专门写给班主任——曾宇钧的话。二十六载的教学生活,没有熄灭曾宇钧心中教育的火焰,反而更坚定了她要“于郁郁葱葱处,做春风化雨人”的信念。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这位“曾妈妈”的世界,感受她带给孩子们的温暖与关怀。
胸中有爱,她是“有温度”的老师
提及到学生们,曾宇钧的嘴角总会不自觉地上扬:“因为有了这些孩子们,我才能一次次成长。”自1995年从湖南师大毕业至今,她怀着满腔热忱在湖工已执教26载有余,先后担任了经贸英语9801班、英语0302班和英语1702班三个班的班主任。因出色的工作和“孩子们”的信赖,曾宇钧两次被评为校“优秀班主任”。
“感谢曾老师对我无微不至的关照,这一路离不开老师细心呵护。”2021年“外研社·国才杯”全国英语写作大赛一等奖获得者英语1901班的邓云锜在她的获奖心得中写道。2021年冬天,曾宇钧因意外摔伤导致腰部骨折,医生建议她在医院绝对静养,但作为经验丰富的竞赛指导老师,曾宇钧一直挂念着邓云锜同学的学习和生活状态。“小妞,有什么问题尽管跟我说,我肯定会尽力帮你解决。”曾老师作为强力后盾,总是第一时间为她解决困难。在邓云锜因浅眠担心睡眠不足而影响比赛感到担忧时,她多次协调,只为给学生一个最好的备赛环境,她说只要需要,她可以腾让出自己的房间以保证邓云锜同学的睡眠。即使腰伤严重,医生嘱咐需要绝对卧床静养,为了学生,曾老师仍不顾医生的阻拦,用腰撑在家人的护送下到赛场陪伴她的“小妞”完成比赛,及时处理赛场中出现的问题。在她的支持和指导下,邓云锜不负众望,用全国英语写作比赛一等奖回报了“曾妈妈”的悉心照料。
桃李遍天下的曾宇钧每到一个地方,总有学生风雨无阻地与恩师见上一面,或唠唠家常或怀念过往,无论怎样他们都十分感激曾老师带教的那段时光,感激老师的培育和教诲。课堂上,她是严慈并济、教学有方的曾老师;课堂下,她是和蔼可亲、体贴入微的“曾妈妈”。她一直希望自己的学生们“有温度”,给予身边人以温暖。英语0302班的龙小明同学对曾老师的温暖深有感受的,所以他把对曾宇钧给予他和他的妻子同学的温暖汇于笔端,写下《师生缘来是一生》一文,发表到母校校报,感恩之心和师生之情跃然纸上。一名优秀的教师总是会给学生带来深远的影响,正是曾宇钧温柔强大的力量感化了她许多的学生们,他们有的人扎根党建基层工作,为人民服务;有的人当起了辛勤的园丁,培育祖国的花朵;有的人热心公益,为母校捐赠……受到老师言传身教的影响,她的学生们都在做着“有温度”的人,尽自己所能,给人温暖,给社会温暖。
从“曾姐姐”到“曾妈妈”,从初站讲台的青涩少女到诲人不倦的人民教师,曾宇钧眼角淡淡的细纹是岁月镌刻下的温柔。即使毕业多年,每每联系到曾老师,同学们还是能从老师那里汲取到像妈妈般的温暖。一次,一位毕业生因在深圳找工作受挫,正值人生的低谷期,一度想放弃。她第一时间打电话给她的“曾妈妈”。曾宇钧对她说:“既然选择了远方的风景,就不要畏惧脚下的荆棘!再试试吧孩子,我给你几个师兄师姐的电话,你有困难的话试着联系他们,如果还是有解决不了的困难,随时与我沟通呀。”这番话像一束光照亮着这位学生前行的方向,让她重拾勇气,后来在深圳自主创业成功,回想过往,她总说,感谢曾老师,让我觉得前行的路上一直有她的温暖和帮助!
眼中有光,她是“有深度”的老师
曾宇钧出生在一个教育世家里,自小便是在良好的家风中成长,家里的第一代老师是曾宇钧的祖父。据地方志记载,抗日战争时期日寇入侵长沙时,曾老师的祖父曾三吾时任明德中学书记员,为了在战争中不耽误孩子们的学业,提出了“引校入家”的理念。他跟学校建议把老家祖宅涵养堂临时征用为学校教务处,让学生的课业得以继续。这一义举,在当地颇有影响。虽只与祖父见过寥寥数面,但从这时起,曾宇钧的内心便已埋下了教书育人的种子。
每每提及到家中的第二代教师——自己的父亲曾宪亿,曾宇钧的眼睛里总会闪烁着点点泪光。在她的心里,父亲一直是一位不求回报、“忘我”的老师:常常免费给后进生补课;帮助贫困生,替其补交交学费;去辍学学生家里家访,苦劝其返校;时刻关注学生情绪,照顾学生日常生活……他认为只要是学生的事,再小都是天大的事。曾宪亿是学生心里的“父亲”,也是自己儿女心里的“老师”。虽从小便对自己严苛,但父亲于曾老师来说是望尘莫及的存在,在她的记忆里,父亲虽没有获得什么大奖,却是完美模范、“无冕之王”。在几十年的从教生涯中,曾宇钧也会遇到一些困惑,但父亲的力量始终指引着她不断修正航向,迎着风浪,去尽情追逐天边绚丽的彩霞。
正是因为家中代代师风的传承与熏陶,曾宇钧坚信“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识丰富才能为人师表,德才兼备才能作为模范,父辈亲身教授给她的关于教育的理念深达她的内心,深入她的灵魂。所以她对教学精益求精,努力打造金课,挖掘教学上的深度,曾获教学质量优秀奖及学科教学比赛奖;同时她不断学习,加强科研,主持省级课题若干项,撰写专著两本,在国内外高质量刊物上发表论文二十多篇,不断探索科研上的深度,作为家里的第三代教师,她坚信自己应如参天大树将根深扎于土地,而不是如懒散浮萍漂浮于水中。
心中有尺,她是“有态度”的老师
2021年,任外国语学院党总支教工第二支部书记的曾宇钧,组织开展了“研途有你 步步为英”活动。该活动立足本职岗位为学生服务,用心用情用力解决考研学子学习问题。考研冲刺阶段,曾宇钧带领支部党员走进各学院开展送教上门的活动。时逢曾宇钧腰伤住院,但是她却割舍不下努力的孩子们,忍着伤痛,仍坚持到考研自习室为学生义务讲解英语知识。“我们在思想上怀服务之心,在行动上争最佳教学,希望能帮助学生提高考研英语水平。”曾宇钧坚定地说。此举在校内外广受好评,被光明日报、红网、三湘都市报等多家主流媒体进行宣传报道。
曾宇钧还做了一些她自己嘴里说的“平常事”。她班上一名学生有患有焦虑和抑郁症,严重的时候几乎没有生活自理能力,曾宇钧一方面与学生家长及主治医生沟通学生情况,寻求最佳治疗方案,一方面在学生病情好转时请班上任课老师将上课资料发给她让她自学并给她网上答疑,同时还请同学们尽可能给予她学习上的帮助,让她尽量在专业学习上不掉队。面对毕业论文这一难关时,曾宇钧带着这个学生,查找相关资料、甄选论文题目,确定文章框架,一直到最后论文写成答辩完成,无论哪一步都不开曾老师的陪伴和指导。曾宇钧说:“我只有自己带她完成,才能放下心里的石头”。毕业离校时,这个学生抱着她哭着对她说:“曾妈妈,谢谢你!如果有机会,我也会力所能及地给人帮助和温暖,就如同你给予我的一样!”曾宇钧做这样的事并不止一件两件,用专业特长服务学生、以己之力去帮助身边有需要的人,在她看来,这是作为一名党员教师,也是一名党员社会人该有的态度,是她也一直在践行的准绳。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春华秋实,谈及自己的教学生涯,曾宇钧时常觉得“做得不够”,她一直对教育保持着敬畏之心。她说,“化境”是翻译中的最高境界,大道至简,化繁为简,成就丰富的单纯,自己也想将教学臻于“化境”。关于教育,她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未来也将一直奔跑在路上。
(审核:刘洞波 吴朝建 熊龙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