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在阳台上泡一壶花茶,看着皱缩的花瓣在热水中缓缓舒展开,热气在杯壁上凝成一层薄雾。阳光透过叶片的缝隙,斑驳地洒在白墙上。这一刻,没有要赶的会议,没有要完成的任务,只有花茶的香气在鼻尖萦绕。这些闲暇的时光,让我感受到自己的真实存在。
“非必要生活”就是这样一些不在待办清单上的事。它可能是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只为奔赴一场海边的日落;也可能是午后在公园长椅上,听风吹过树叶的声音。它不需要规划,没有预期的结果,它的存在本身就是意义。
我是一个很随性的人,总喜欢在生活中找些漫无目的的乐趣。记得那个冬天,我和朋友临时决定去青岛。没有提前订酒店,没有规划行程,只收拾了几件厚衣服,买了三张硬座票,就踏上了旅程。火车上拥挤嘈杂,座位硬得让人腰酸背痛,我们却在泡面香味和陌生人的鼾声中聊得不亦乐乎。
抵达青岛时,天空正被夕阳染成橘红色。冬天的海风带着刺骨的寒意,吹得我们直打哆嗦,但是冷风没有浇灭我们半分热情,望着眼前的大海,所有的烦恼都烟消云散。我们找了块礁石坐下,裹紧围巾,静静地看着太阳一点点被大海吞没。我们就这样有一句没一句地搭着话,偶尔停下来听海浪拍打岸边的声音。没有奢华的享受,没有五星级酒店,只是简单地和朋友在一起,漫无目的,仿佛那一刻地球只围着我们转动。我想,多年后我们可能会忘记那天聊过的话题,却永远记得那晚的海风、落日,以及那份无拘无束的快乐。
对我而言,“非必要生活”不只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有时是跑步。不是为了比赛,也不是为了消耗卡路里,只是沿着河滨奔跑,听心跳与脚步在节奏中共振。汗水浸透衣衫,风从耳边掠过,我能清晰地感受到在体内流动的生命活力与向前的无限能量。
有时,它藏身在音乐与诗歌中。下课回到寝室,我会用音响随机放一些旋律,或是翻开一本诗集,任由文字在心中激起涟漪。这些日常的兴趣爱好让我重新连接到自己的灵魂深处,一天的疲惫也慢慢被抚平。
它也会是与朋友不期而遇的惊喜。几个人围坐在小餐厅里,谈天说地,笑声溢出窗外。我们不需要解决世界的问题,只需享受彼此的陪伴。这样的时刻,让我感到生命被温柔以待。
我渐渐明白,这些日常的快乐而是生活最纯粹的底色。它让我们在忙碌之余,保留一块属于自己的园地。非必要生活,何尝又不是一种必要呢?从公园长椅上的小憩,到“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向往,这些平日照顾自己的时光早已成为人们情感的必需,在那里,我们可以真实地呼吸,自由地思考,重新找回对生活的热爱与好奇。
也许,这就是“非必要生活”的魔力所在——它未必能改变世界,却能改变我们看待世界的方式。当我们愿意为自己留一段空白,生命便会在那里悄悄发芽,开出意想不到的花朵。
审核:刘洞波 唐星星 刘盈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