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寸粉笔,三尺讲台系国运;一颗丹心,一生秉烛铸民魂。”1996年,大学刚毕业的刘兰选择从事教育工作,坚守在机械工程学院实验室。如果说她最初看重的是教师这份职业的稳定,那么历经26载,与学生的双向奔赴、与教育的同行共长以及与机械的同心同向则让刘兰对这份工作愈久弥坚。
一颗丹心寄学生
“用放大镜看学生的优点,用缩小镜看学生的缺点”是刘兰当班主任以来最深刻的体会。动手能力强、热爱运动、性情温和、懂得感恩……这些都是她乐于在学生身上发掘并为之点赞的闪光点,她认为抓住这些闪光点并加以引导,每个孩子都能光芒万丈。刘兰所带的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1801班的学习成绩在年级名列前茅,多次被评为“五四红旗团支部”“学风建设优秀班级”“优秀班集体”。
“爱生如子”是对刘兰最贴切的形容。刘兰在外地上大学的儿子经常会收到母亲的信息:变天了加衣服、不要参与不良校园贷款、谨防电信诈骗、外出戴好口罩、锻炼身体……而这样的叮咛嘱咐,她也一定会发一份给自己的学生。“记得大一回家过年的时候,高铁晚点,我独自一人在高铁站无处可去,是刘老师帮忙协调,安顿我到保安室休息了一晚上。”现就职于宁波博威合金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周同学在大学毕业论文的致谢部分用2/3的篇幅来表达对刘兰的感激之情。
这位下寝最勤、与学生交流最深、给予学生关心引导最多的班主任早已走进了学生的心里。
一腔热情为教育
面对信息化浪潮的席卷和教育技术的更新换代,一名“老”教师如何适应“新”要求?这是刘兰在实验教学中一直积极思考和研究的内容。通过阅读专业书籍、科技期刊,与身边优秀教师学习、交流,借助中国大学MOOC、网易公开课、学堂在线等网络教学平台的资源等方式,刘兰不断革新自己的教学理念,提高学生对实验仪器的设计开发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在实验教学这条路上,刘兰也一直执着于“折腾”,总想着怎样更利于教学、怎样更益于学生成长成才。“把学习带入生活、把生活融入学习”是她引导学生了解专业知识、产生专业兴趣、最终热爱专业的法宝。按压式手电筒、雨伞、文具盒、自动铅笔、活页夹、指甲钳、剪刀、手表、自行车等等都可以成为她的实验教具。为了方便学生在线完成预习,在刘兰主编并公开出版的一本“十四五”发展规划教材《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实验指导》中,她在每个实验项目开篇都放置了实验视频播放的二维码,同学们扫描即可在线观看实验原理讲解和实验仪器。
为让思政教育和实验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刘兰还独自编纂了一万多字的《机械实验课程思政素材库》,包含27个详细案例。家国情怀、工程伦理与工程师职业道德、安全环保、终身学习、“安全第一、生命至上”等思政元素在实验教学中真正实现了“润物细无声”。同时,她的实验课还被放在全校教学督导简报中作为典型案例推广。
“刘老师在教学新知时循循善诱,她常常结合生活实际,引导我们主动探索、实践。整堂实验课的内容既生动、有趣,又不缺乏广度和深度,大家都很喜欢上她的课。”同学们谈到刘兰的实验课时,纷纷点赞。
一身本领献机械
从小,刘兰便受到父亲潜移默化的影响。她的父亲是一名有着40年钳工工作经验的老技师,父亲的敬业以及对科学的热爱诠释了实干、精干的工匠精神,使得小刘兰早早在心中埋下了“机械”的种子。二十多年来,这颗种子渐渐发芽、开花、结果,她也在与机械的碰撞中擦出了乐与美的火花。
“在刘兰老师的管理下,实验室总是干净整洁的,实验器材在她的精心维护和保养下光洁如新、运转灵活。她把实验室当作自己的第二个家,总在花心思琢磨如何对机械实验仪器进行改造、怎样让实验项目开发与专业相匹配……”机械工程学院党委书记覃波这样评价刘兰的工作。
为改进实验教学设备,刘兰先后开发了刚体转动惯量测试仪、智能型摩擦因数综合测试仪、科氏加速度和科氏惯性力演示实验台以及综合型凸轮轮廓曲线设计实验仪等实验教学设备,均获得了专利授权,部分已实现经技术成果转让并投入生产。她还带领学生将实验室报废的柜子改造成了机械陈列馆,使其重新焕发“生命力”。“报废了就可惜了,我和学生一起设计、改造成陈列柜,既锻炼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也让他们知道环保节约是做机械人的宝贵品质。”刘兰说。如今,这个位于机械楼四楼实验室外走廊的机械陈列柜总能吸引学生驻足观看、研究和交流讨论,这也成了校外同行来校参观的必到之处。
“师者如兰,香远益清”,教师要用兰之高雅与馨香影响、触动、陪伴、指引着学生。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刘兰始终坚守着自己的育人初心,她将在这条路上继续努力前行,不断进步,收获她的一路芬芳!
(审核:刘洞波 覃波 杨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