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工程学院,坐落于一代伟人毛泽东的故乡——湘潭市,是一所有着68年工程教育经验的老牌工科院校。
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学校始终秉承“锲而不舍、敢为人先”的校训精神,逐步形成“团结、严谨、诚信、创新”的校风,着力培养具备扎实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且富有创新精神与能力的工程应用型人才,办学质量与水平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
成绩背后,学校对特色的探索与坚守,对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创新,对校友可持续发展的关注与支持值得学习与借鉴。
校友如星 母校如灯
校友作为连接学校历史、现实与未来的纽带,是构成学校办学软实力的重要一环。
今年5月底,湖南工程学院校友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召开,来自全国44个地方校友会的150余名校友代表重返母校,共话湖工发展。会上,校友会会长、校长易兵说:“校友们今天所取得的成就是学校人才培养、办学成果的更直观、更真实的体现,学校68年的办学历程,是一部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创业史,是一部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的改革史,是一部攻坚克难、砥砺前行的拼搏史,是一部师生、校友勠力同心、同舟共济的奋斗史。”
在68年的办学历程中,湖南工程学院始终把人才培养作为办学的根本任务,坚持立足湖南,面向全国,服务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为机电、纺织行业和社会经济建设输送了12万多名高素质人才,涌现出了湖南机油泵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许仲秋,全国道德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得主文花枝,格力电器执行总裁黄辉,广东正野电器有限公司技术经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孙明冬,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校长王卫平,重庆新泰机械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明安等一大批建功立业的精英翘楚。
在学校党委书记陈岳堂看来:“母校,之所以被称之为‘母校’,是因为学校与学生之间有着‘母亲与游子’般的牵绊,母校既会为每一位校友的成就感到骄傲,也有义务为每一位校友提供终身发展服务。”同时,陈岳堂还号召广大校友与母校共奋进,积极参与到母校各项建设中来,为母校的教育事业建言献策、添砖加瓦,共同完善“母校帮助校友成长、校友反哺母校建设”的互惠共赢长效机制,使广大校友成为与母校共创造、共分享的“长期参与人”和“利益相关者”。
历经8年建设,湖南工程学院已成立广东、北京、上海、重庆等44个地方校友会。校友会通过积极联络校友、提升校友服务质量、增强校友文化宣传等方式,搭建了学校与校友之间、校友与校友之间、学校与社会之间沟通联系的桥梁,促进了相互交流和资源共享。随着“校友文化”的逐步形成、向心力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校友相约回“家”看看。校友们或个人或集体,或捐款捐物,或牵线校企合作,用各自的方式为母校的发展贡献力量。
在师生、校友的共同努力下,学校的发展也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先后成为教育部门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教育部门“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试点高校、“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实施高校,以及湖南省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首批“2011计划”入选高校。
2018年,湖南工程学院入选湖南省“双一流”建设高水平应用特色学院,开启了新一轮的拼搏与奋斗……
坚守特色 坚持改革
历经68年的工程教育积淀,20年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探索实践,10年“卓越计划”的深度实施,学校始终坚持教学工作中心地位不动摇,坚持以特色兴校,以改革强教。
学校紧密对接区域经济和机电、纺织行业发展需要,构建了电气、机械、纺织、化工等优势专业群,涵盖工管文理经艺六大学科门类。其中,8个一级学科入选湖南省“双一流”学科建设项目中的应用特色学科,省级重点(建设)学科在同类高校中位于前列。
在此基础上,学校通过调整、新增等方式进一步优化专业,形成结构合理、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专业格局。2017年,学校3个本科专业参加湖南省首批专业综合评价,均获好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更是获A等级,标志着这一专业进入全省高校前列。
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共性发展和个性发展需求,学校结合“卓越计划”培养需要、新工科建设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要求,全面修订完善本科人才培养计划,改革课程体系,淘汰“水课”,打造“金课”,并着力加强第二课堂环节,实现课内培养与课外实践有机结合,实现了由“投入导向”向“产出导向”、“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转变。
经过10年的探索与实践,学校全面拓展了“卓越计划”学生参与面,从2016级开始,8个教育部门“卓越计划”实施专业的学生全部纳入“卓越计划”培养,涉及在校学生3000余名。目前已有6届共1206名学生顺利毕业,2015级260名卓越班学生即将毕业,人才质量得到社会的广泛赞誉。2018年,学校再次当选为教育部门主导的“全国地方高校卓越工程教育校企联盟”副理事长单位。
在新工科建设方面,学校发挥工程教育优势,取得了一系列成果。2017年5月,学校承办了全国地方高校新工科发展高峰论坛,100余所高校参会,围绕地方高校新工科发展之路、新经济对地方高校工程教育的需求和挑战进行深入探讨、交流,形成了与“复旦共识”“天大行动”“北京指南”并列的新工科建设“湘浙倡议”。2018年,学校“新工科背景下卓越工程技术人才协同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项目获教育部门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立项,学校则获批湖南省校地合作试点单位;今年,学校又获批开设人工智能、机器人工程2个新工科专业,湖南工程学院成为全国首批35所开设人工智能新专业的高校之一,也是湖南省高校中仅有的一所。
积极对接国家“卓越计划”2.0、一流专业建设“双万计划”和一流课程建设“双万计划”,坚持需求导向,坚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学校办学基础不断夯实,整体实力不断增强。2016年,学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通过工程教育认证,成为湖南省首个有专业通过工程教育认证的省属本科院校;2018年,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2019年,学校又有3个专业的工程教育认证申请获得受理。
在教育教学改革方面,学校一方面扎实开展教学改革研究,2017—2018年获省级教学改革项目45项、省级教育规划项目14项、教育部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33项,校级教学改革项目立项101项。另一方面,坚持以赛促教,两年来,教师先后获评省教学能手2人,省课堂教学竞赛、省信息化教学竞赛获奖15项。
弦歌不辍 奋进不止
进入新世纪,湖南工程学院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特别是近两年来,教学条件、师资队伍等得到极大提升,推动教学改革、科技创新不断取得新的突破。
两年来,学校持续改善教学条件,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教学仪器设备购置,有效改善工程训练的实习实训条件、拓展实训内容,提升多媒体教室的信息化水平。学校坚持人才强校战略,以引进培养高层次人才为重点,不断优化人才结构,创新人才工作机制。
在创新创业方面,学校成功获批“湖南省双创示范基地”“湖南省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示范基地”以及两个市级创新平台。学校成立了创新创业学院,制定了一系列管理办法实施归口管理,建立弹性学制,修订完善人才培养计划,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并投资350余万元,高标准建设2000平方米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构建起“一体两翼”创新创业基地建设格局;鼓励更多教师投身“双创”;强化校企合作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建设,提升协同育人功能。
以校企合作为纽带,以学科竞赛和创新创业为引领,湖南工程学院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活动的人数日益增多,氛围日益浓厚,创新能力得到了良好体现。两年来,学校分别获批国家级别、省级大学生研究性学习与创新性实验项目22项、50项;获得国家级别学科竞赛奖项41项、省部级236项,获2017年全国电子设计竞赛国家级别一等奖2项,获2018年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国家级别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获2018年“创青春”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国家级别铜奖1项;学校还承办了湖南省第八届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和第五届大学生物理竞赛,极大地提升了学校的影响力。
作为湖南省较早开办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高校之一,学校与美澳英等国家20余所高校签署了校际合作协议,开设有2个本科专业和2个专科专业的国际合作教育项目,且招生入学分数和教学质量不断提升。参与中外合作办学的2018届107名毕业生,18人考取研究生,其中8人在QS世界排名前100位名校深造;50余人在中国能源、国家电网等世界500强企业,以及珠海格力、上汽集团等中国500强企业就业。
面向未来,湖南工程学院校长易兵教授表示:“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学校改革发展的关键之年,学校将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全面推进内涵发展和特色发展,为把学校建设成为优势突出、特色鲜明、位居全国同类院校先进行列的高水平工程应用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李艳红 熊龙英 刘盈盈)
中国教育报6月24日第8版:
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19-06/24/content_520906.htm?di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