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工程学院首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后台管理

春分

首页 - 记者之家 - 正文

【文艺】绘画时光里的成长诗篇
作者:人力资源管理2402班 丁心然 摄影: 编辑:新闻中心 发布时间:2025-05-10

人生如绘,绘如人生。从稚童执笔到弱冠弄墨,我的绘画工具几经更迭,恰似生命年轮的一圈圈拓印。那些与水彩笔、彩铅、水彩颜料和数位板相伴的晨昏,不仅记录着我绘画技术的进步,更镌刻着心灵成长的轨迹。

十岁那年,我收到一盒二十四色的水彩笔,笔杆上还沾着新拆封的塑料气味。那时,我还不知道艺术为何物,只觉得将颜色涂抹在纸上,便是快乐。记得某个蝉鸣的午后,我伏在教室最后一排的桌子上,用画笔勾勒校园围墙的轮廓。阳光透过窗棂,在画纸上投下斑驳的光影,与我笔下的线条不谋而合。那支朱砂红的水彩笔在完成最后一抹晚霞时戛然而止,我怔怔地望着未完成的画作,第一次体会到世间好物不坚牢的惆怅。

中学时代,我手中的水彩笔换成了彩铅。三十六种颜色排列得像彩虹的色谱,笔尖削得极细,在素描纸上行走时会发出蚕食桑叶般的沙沙声。十五岁那年的雨季,我常在晚自习后钻进画室里,用普鲁士蓝描绘窗外的雨帘。某次为参加市里的比赛,我连续三周描摹一株木棉,彩铅在纸上来回摩挲,将纸面的纹理都磨得发亮。直到颁奖那天,当《红棉》在展柜里静立,花瓣边缘的毛边被射灯照亮时,我才发现那些被反复摩挲到发亮的纸纹,原是时光在替我诉说:真正的热爱,从不是惊鸿一瞥的绚烂,而是笔尖与纸面千万次的私语。

高中美术课上,老师端来一套水彩颜料。当清水与颜料在调色盘里交融时,泛起丝绸般的光泽。我痴迷于这种不可控的美,常常在画室待到暮色四合。艺术节前夕,我尝试创作一幅《春江花月夜》,却在渲染时失手打翻调色盘,靛青色的颜料在画纸上肆意漫漶。正当我束手无策时,美术老师递来一支干净的毛笔说道:“顺势而为,将错就错。”最终,那意外的墨渍化作江畔远山,反而为作品平添几分诗意。这次经历让我明白,原来艺术从不是精准的算术题,不经意的一笔,也可能为创作留下另外一种美。

来到大学,传统绘画转向数字创作。我第一次使用压感笔时,线条在屏幕上流畅得不可思议,而撤销键的存在更让我产生全知全能的错觉。直到某个凌晨,未保存的稿件因蓝屏消失,三天的劳动成果化为乌有。我盯着漆黑的屏幕,突然想起十岁那年没画完的晚霞——原来有些失去,本就是为了让新的可能重新着色。重绘时刻,我松开紧绷的手腕,线条反而有了呼吸感,那些被撤销键惯坏的日子里,我终于懂得了:数字工具是翅膀,而心才是决定飞向何方的风。

一路走来,水彩笔的萌芽、彩铅的打磨、水彩颜料的试错、数字绘画的启迪,这些都成了我生命里不同章节的注脚。时代在变,绘画工具在变,但对世界的好奇和探索不变。或许人生最动人的笔触,从来不是某个完美的局部,而是所有遗憾与圆满交织成的,属于自己的生命长卷。

审核:刘洞波 唐星星 刘盈盈

校园动态

湖工人物

地址:湖南省湘潭市福星东路88号 邮编:411104 Copyright 湖南工程学院 2011-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湘教QS3-200505-000062 湘ICP备14008333号

湘公网安备 430304020001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