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2017-06-26 11:42:32
学科专业对接产业链 打造行业人才生态圈
——湖南工程学院构建校地融合发展人才培养机制
文/熊龙英
在湖南工程学院,学科、专业对接产业链的办学理念,是学校领导、每个学院乃至全体师生的共识。多年来,学校发挥机电、纺织专业优势,立足企业需求,通过校企深度合作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输送本领过硬的毕业生,成为机电、纺织行业发展的排头兵。而另一方面,学校也在这一过程中赢得了企业的认可与支持,获取了源源不断的外部资源,企业成为学校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活水源头。
主动对接 校企建立双向反馈机制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昔日高能耗、高污染的机电、纺织行业在“绿色环保”方面提出了越来越迫切的技术创新需求,企业产品要形成可持续发展模式,做到节能减排、绿色发展,首先必须依靠技术创新。
风电系统运行控制技术是风能利用的核心问题,关系到用电安全和设备安全。但近年来,风机脱网事故频发,其主要原因在于风电机组低电压穿越技术不适应各种故障工况。为了攻克这一难题,湖南工程学院科研团队先后参加湘电集团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5MW以上直驱式风电机组永磁发电机的研制及产业化”、973计划项目“能源高效利用中的基础科学问题”,并承担子课题“无刷双馈电机模型的建立、电磁场的计算与分析”,成为企业、行业的发展的“智库”。
在纺织行业,湖南工程学院科研团队主动对接企业,为企业产品升级改造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以印花毛巾生产为例,在毛巾的生产工艺中存在着水耗大、碱耗大、污染物排放量大等一系列问题。湖南工程学院翦育林教授、汪南方博士领衔的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科研团队,与益阳龙源纺织有限公司合作进行技术攻关,经过不懈努力,终于研发出生物酶前处理技术和涂料印花工艺,同时开发了高档沙滩巾双面写真印花及清洁生产技术成果,这一成果在节能减排、稳定生产质量上起到了关键作用。据统计,项目技改完成后,该公司每吨毛巾综合能耗(折标煤)由1.88吨减至1.61吨,而产能却提高了30%,每年新增含税销售收入3328万元。翦育林、周衡书教授领衔的纺织工程科研团队承担了企业科研课题30余项,经费达700多万元,完成科技成果转让5项。
近年来,学校与湘潭市企业共建了3个省高校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16个研究所(中心)、2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2013年,学校牵头,联合湘电集团和湘潭大学组建的“风电装备与电能变换协同创新中心”成功入选湖南省首批“2011计划”协同创新中心;2014年,学校成为湘潭市政府组建的创新产业研究院的核心成员;2015年,学校联合湘电集团申报的“风力发电机组与控制”实验室获批为湖南省重点实验室;2016年,由机械工程学院牵头申报的“风电运维与试验技术实验室”获批湖南省工程实验室。
开门办学 打破常态育人才
前不久,湖南工程学院纺织服装学院2017届服装设计专业毕业作品展举行,T台上,学生模特们身着毕业生们设计的服装,在T台上展示。此次作品展共展出28个系列的141套服装,设计师们的灵感触及社会、自然、人文、科技、历史,巧用民族或时尚元素,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诠释演绎新时代的时尚文化与独特审美。“每一届毕业作品展我们都会邀请到业界的设计师、社会人士参加,学生设计的作品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得到社会的检验。”纺织服装学院副院长周衡书认为,服装是一门时尚产业,必须对业界的发展进行动态关注,这样才能保证学生的作品更好地对接时尚的前沿核市场的需求。
而在设计艺术学院,引进知名艺术家来学校办展览、为学生上专业课,这已经成为一种“湖工常态”。从2009年底引进第一个艺术家工作室——环艺景观雕塑工作室到旭峰设计工作室的成立,再到木鱼湖艺术工作室品牌的打造,目前该学院已引进9位驻校工作艺术家。“我们希望通过木鱼湖艺术工作室的平台整合和品牌效应,借助每年一届的木鱼湖艺术作品展,将省内外知名艺术家引进学校。一方面促进学术氛围的营造,开阔学生的艺术事业,另一方面也期待以木鱼湖为中心打造一个艺术家地标,扩大学校的影响力和社会辐射力。”设计艺术学院院长段辉指出,通过这些年的努力,学生的眼界更宽阔了,设计理念、设计视野等方面有了巨大的提升。
6月初,在电气信息学院与广州粤嵌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创建的“众创空间”,来自企业的2个工程师团队共10名工程师与校内指导老师一起指导学生的单片机课程设计。“众创空间是公司与学校合作创建的一个人才培养基地,由企业产品工程师提供1个月两次的技术创新培育,为学生的创意实现、产品商用价值的开发等提供专业指导。”粤嵌湖南分公司总经理朱容指出,企业深度参与到课堂教学、课程设计等环节,对于学生职业技能、技巧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企业人才需求构建了一个良性的人才生态圈。
适时调整 校地协同发展资源共享
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学校累计为湘潭市各行各业输送了2万多名毕业生,他们大多成为了湘潭市电气、机械、纺织等行业企业的技术和管理骨干,例如,有着“中国机电产品摇篮”美誉的湘电集团有限公司60%以上的技术人员和中高层管理人员毕业于湖南工程学院。
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学校建立了以电气、机械、新能源、电子信息、化工、纺织、企业管理等7大优势特色学科群为核心的,紧密对接区域行业产业链、创新链,相互支撑、协同发展、资源共享、竞争开放的应用型学科体系,并围绕长株潭国家资助创新示范区装备制造、新能源、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和化工、纺织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凝练出与地方支柱产业方向相对应的“智能控制与智能信息处理”、“风电装备与新型电机研究”、“机械系统动力学与控制”、“天然纤维的化学改性及纺织品的功能整理”、“企业物流管理”等10多个具有一定特色和优势的应用型学科研究方向,以此对接湘潭市新产业发展。
学校还针对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建设和区域经济的发展积极建言献策,承担了决策咨询课题15项,其中,“为改革开放共建献策”省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研究成果刊载于湖南省委宣传部主办的《成果要报》上;省软科学重点项目“以资源节约为导向的区域自主创新联盟构建机制研究”成果获得了时任省政协党组副书记许云昭同志、省科技厅厅长彭国甫的重要批示,列入当年全省科技大会工作报告。学校每年均派出一批科技特派员进驻企业,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一大批科技特派员获评产学研合作个人奖、科技人员服务企业先进个人和优秀科技特派员。
学科专业与产业的深度对接,使湖南工程学院充分借助企业、地方资源,培养出适合企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形成良性互动循环,大学与社会经济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迸发出了无穷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新湖南:http://m.voc.com.cn/wxhn/article/201706/201706261142324344.html?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