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在E125会议室举行“135工程”工作推进会。会议聚焦深入学习贯彻学校“135工程”总体方案,并对学院落实方案的具体举措展开部署。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教师参会,会议由院长刘灵主持。
会上,刘灵带领全院教师再次深入研习《中共湖南工程学院委员会关于全面深化综合改革实施“135工程”总体方案》文件精神。他表示,“135工程”要求全校师生锚定“全面建成贡献突出的一流工程应用型地方高校”这一个总体目标,全力推动“动力变革、组织变革、风气变革”三大变革,全面实施“强学科、强教学、强队伍、强管理、强保障”五强行动计划。“135工程”是学校面对新形势,精准识变、主动求变,全面深化综合改革的重大举措,是学校直面制约高质量发展的深层次问题,进一步凝聚发展共识、激发发展活力、增强发展动力、提升发展效力的重要方略。马克思主义学院务必深刻领悟“135工程”的核心要旨,主动融入学校改革发展的整体格局,为助力学校全面建成特色鲜明、贡献突出的一流工程应用型地方大学,提供稳固的思想政治保障与坚实的理论支撑。
就学院贯彻落实工作,刘灵提出四点工作要求:一要深化思想破冰,凝聚发展共识,精准把握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发展方向;二要强化党建引领,夯实政治根基,构建全面从严治党长效机制;三要增强学科意识,推进思工融合,实施内涵建设,打造特色鲜明的学科体系;四要健全激励机制,激发人才活力,营造立足本职、开拓进取的干事创业氛围。
会议对重点任务作出具体部署:在动力变革方面,要深化理论学习,提高政治站位。全体教师要深入研习“135工程”总体方案,深刻领会其精神内涵与目标任务,切实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推进工作的强大动力,促进学院高质量发展,调整学科方向与布局,围绕应用伦理学、科技伦理等相关学科方向努力钻研,多出有影响力、有标志性的科研教学成果。在组织变革方面,制定实施方案,明确责任目标。结合学院实际情况,科学制定“135工程”学院落实方案,以促进学科发展为导向,细化绩效激励机制,大力奖励科研业绩突出,教学成果显著的人员,充分调动全院教职工的积极性,凝聚起推动学院发展的强大合力。在风气变革方面,强化使命担当,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深耕特色品牌建设。全体教师要立足岗位、勇于担当,努力建设特色鲜明、贡献突出的马克思主义学院,以优异的教学科研业绩为学校“135工程”的有效推进和“双升”目标的顺利实现作出积极贡献。
本次推进会的召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学院“135工程”进入全面实施阶段。全体教职员工表示,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更高的政治站位、更强的责任担当、更实的工作举措,奋力谱写学校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审核:刘洞波 刘灵 杨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