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8日下午,我校2017年新闻通讯员培训第五讲开讲,中国教育报刊社湖南记者站副站长、高级记者李伦娥应邀在二报告厅作题为“如何发现和采写身边的教育新闻”专题讲座,宣传部部长曾曙林主持讲座,200余名师生到场聆听。
李伦娥从事新闻工作34年,发表新闻作品4000多篇,其中有 300多篇作品获包括中国新闻奖在内的省级以上奖励,成功推出了皇晓东、金展鹏,刘伶俐,刘仲华等在全国产生了重大影响的教育系统典型人物。李伦娥于2000年被评为首届“湖南当代青年女杰”,2004年成为湖南省第一批在职的女性高级记者,2007年入选为湖南省首批新闻出版行业业务领军人才(全省仅七人)。
讲座中,李伦娥指出:“教育领域是有新闻的,那些反映时代风貌、有传播价值、能吸引读者的与教育相关的新闻都是教育新闻。”那么应如何发现教育新闻呢?她认为,作为新闻通讯员,应该培养高度的新闻敏感性、具备正确判别新闻价值的能力,从细小的人或事中发现读者关注的、有影响力的、显要或异常的、有故事能够吸引读者的新闻。她强调:“应把小事件放在大背景下考量,找到它的传播价值,吸引力及可挖掘性。从普通人看似平凡的行为中发掘出其背后具有传播价值的东西。”
怎样才能写好教育新闻?“采访决定写作,新闻70%的功力在采访。”李伦娥用大量的实例告诉大家,记者一定要到现场采访,采访前做足案头工作,采访中绝不放过偶然发现的线索和题材。她指出,写新闻要“勾灵魂,画眼睛”,要写出新闻人物的鲜活的灵魂,从语言、行为等细节中描画出人物的个性特征,要小中见大,以平民化的视角,用生动传神的个性化语言写出感人而温情的故事。最后,李伦娥指出我校新闻通讯员发表的部分稿件所存在的问题,指出:“写新闻稿要突出主题,同时,一定要有细节,语言要朴实,接地气。”李伦娥生动精彩的讲座,引得现场掌声不断。
讲座结束后,李伦娥回答了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谈了自己从业30余年的对新闻工作的热爱,新闻工作带给她的感动,鼓励同学们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新闻采访写作能力。曾曙林作总结发言,鼓励同学们以敏锐的观察力、独特的视角去发现新闻,并将各项技巧运用到实践中去。
热烈的掌声中,我校2017年新闻通讯员培训全部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