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辆单车,206天,11600公里,穿越亚欧非3大洲,10个国家,6次经历生死考验,287次借宿经历,完成17万字的微博日记……12月14日下午,我校电气信息学院自动化专业2004级校友龙永康带着出版不久的新书《骑车去埃及》回到母校,在二报告厅和母校师生分享他这一段“心灵+探险”的骑行之旅。本次分享会由校友工作办公室主任陶宏主持,200余名师生到场聆听。
一段骑行途中的微视频开启了龙永康的分享之旅:雪山沙漠,山川美景,骑行趣事,惊险经历……以时间和地点为线索,龙永康围绕他的青春故事的讲述。2012年6月5日,从拉萨出发,七百多公里的途中,需要经过五个大垭口,第一次骑行的他出现了高原反应,身体的不适让他生生流出了眼泪;吃一碗半生不熟的面条穿越无人区的窘迫与艰难;露营荒漠时的不安与恐惧……旅行是艰辛的,但也会相遇快乐与幸福:在乌兹别克斯坦,一位大叔盛情邀请他回家吃饭,在这位当地警察家中,他享受到了久违的盛宴;异国他乡受到湖南老乡的盛情款待,感受到了久违的亲人般的温暖;外国友人的倾囊相助,伊朗警察大叔的热情帮助,小镇里老人暖心的鸡腿和热汤……这些都给他孤独的旅途送上了最温情的慰藉。
“我最初的梦想,就是在年轻的时候,希望有一个机会,可以去外面的世界走走,看看。”“趁年轻来一次性随性的旅行,去看看自己想看的风景,或许就只有这一次,毕竟时光不会等人,有多少人的梦想在一天天搁浅,而永远成为了梦呢?”就是这样一个简单和坚定的想法,他克服了6次生死一线的极度恐惧,克服了287次借宿却只成功47次的尴尬和失落,成功抵达埃及。他说,旅途中有万般艰险,也有克服艰险的开心与收获,有遇到突如其来外国友人邀请的惊讶,有遇到欣赏自己女孩的欣慰,更有遇到老乡的感动。“我从不曾后悔自己当初的选择。”龙永康说。
面对比自己更年轻的青春学子,龙永康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大学生要有能吃苦的精神,要在年轻的时候努力把每一件该做的事情做好,为自己的未来做好储备;二是要在书里学习,在路上成长,大学生要趁着年轻多出去走走看看,例如参加学校社团活动,去企业实习等,拓展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的阅历;三是面对困难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学会为问题找方法,不忘初心,坚持走完自己选择的路,同时不忘欣赏沿路的旖旎风景。
12月2日,《湖南日报》第7版深读栏目以半版的篇幅报道了龙永康骑行埃及的故事和人生体悟(《龙永康:骑行十国,体验“心灵+探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