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工程学院首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后台管理

盛夏,是她最美!

首页 - 校园动态 - 正文

传承红色工程文化 赋能思政育人新篇章 ——马克思主义学院与韶山灌区工程管理局 共探“红色资源+大思政课”融合路径
作者:廖颖 摄影: 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编辑:新闻中心 发布时间:2025-02-18

为深入挖掘社会主义工程文化的育人价值,推动红色资源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2月11日至13日,马克思主义学院与韶山灌区工程管理局联合开展专题座谈与实地研学活动,共商以韶山灌区红色工程文化为载体的“大思政课”建设。

座谈交流:共话工程文化的思政育人价值

8CB91

2月11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与韶山灌区工程管理局在会议室召开专题座谈会。韶山灌区工程管理局党组书记黄珂和党组成员、总工程师陈胜方,直属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陈中华及相关领导,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刘灵、各教研室主任、艺术设计学院教师代表参加座谈,会议由韶山灌区工程管理局副局长方毅主持。

座谈会上,双方围绕如何挖掘韶山灌区红色资源的思想内涵和时代价值展开热烈讨论。黄珂表示,韶山灌区工程是十万劳动大军艰苦奋斗的成果。希望依托高校资源,开发系列沉浸式教学视频与案例,让社会主义工程史“活”起来,成为滋养青年理想信念的生动教材。刘灵表示,韶山灌区工程不仅是水利奇迹,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人民群众团结奋斗的缩影,学院将以此次合作为契机,将灌区建设史中的红色基因、工匠精神融入思政课程体系,打造“理论+实践”“课堂+现场”的特色教学模式,让工程文化成为铸魂育人的鲜活素材。

实地研学:沉浸式感悟社会主义工程文化

16FA3

2月13日,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团队赴韶山灌区陈列馆开展现场教学调研。通过史料展陈、实景沙盘、3D动态影像等现代化展陈手段,教师们重温了上世纪六十年代十万中国劳动人民肩挑背扛、劈山引水,在党的坚强领导之下,仅用十个月建成“韶山银河”的壮举,由衷赞叹“韶山银河”背后蕴含的集体主义精神与创新智慧,深刻体悟到“艰苦创业、无私奉献、攻坚克难、勇于创新”的韶灌精神是社会主义工程文化的瑰宝,深切感受到那一代建设者的伟大力量与崇高情怀。

共建实践基地:打造工程文化育人新平台

A9E23

参观结束后,教师们与韶山灌区相关人员再次座谈进行深入交流,就合作细节达成多项共识:一是联合开发“韶山灌区与社会主义工程文化”主题特色课程,将工程案例融入高校思政教学;二是共建思政实践教学基地,组织学生开展实地调研、劳动体验等实践活动;三是充分运用陈列馆虚拟仿真视频等资源,构建“云端+线下”立体化教学资源库。

“将工程实践转化为育人资源,是赓续红色血脉、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路径。”刘灵表示,未来学院将持续深化与韶山灌区的合作,以工程文化为纽带,推动思政课“实起来、活起来、强起来”,为培养具有家国情怀与工匠精神的新时代青年注入强劲动力。

此次合作是我校推动“思政课程与工程实践相融合”的重要举措,通过挖掘社会主义工程的红色资源,不仅丰富了“大思政课”的内涵,更能让青年学子在触摸历史中感悟精神力量,为弘扬时代精神开辟了新路径。

(审核:刘洞波 刘灵 杨欢)

校园动态

地址:湖南省湘潭市福星东路88号 邮编:411104 Copyright 湖南工程学院 2011-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湘教QS3-200505-000062 湘ICP备14008333号

湘公网安备 43030402000118号